本會舉辦 “如何推動及優化本澳融合教育發展” 座談會
發佈時間:2016-05-25
  • 分享至:

2016年5月1日 澳門日報

公教協邀台學者談推動融教發展

 

融合教育首要“零拒絕”

 

為探討澳門融合教育現況和展望,公職教育協會昨舉辦“如何推動及優化本澳融合教育發展”座談會,邀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林素貞主講。她表示,推行融合教育是全球趨勢,“零拒絕”則是走向融合教育的第一步,建議立法在本澳學校推行融合教育,保障融合學生的受教權利。

搭建平台培育後代

座談會昨日下午二時於高美士中葡中學禮堂舉行,中聯辦文教部副處長辛建波、社工部副處長任鐵健,教青局代廳長馮若梅、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職務主管盧碧燕,社工局代表黃興華,中華教育會會長何少金、副理事長岑耀昌,天主教學校聯會監事長潘志明、副理事長朱裳、理事黃彪等出席。

公職教育協會理事長劉文堯介紹,回歸前公立學校首先推行融合教育,二○○六年政府將融合教育推廣至私立學校,推出融合教育資助計劃,鼓勵學校開展融合教育,讓更多融合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。期望藉座談會的機會,為本澳特殊教育融入正能量,搭建平台更好地培育下一代。

融合生逾八百續增

目前本澳有三十八所學校推行融合教育,有融合生八百多名,人數正持續增加,可見廣泛推行融合教育具迫切性、必要性。林素貞表示,《復康綱要法》、《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》、《特殊教育制度》等,都談及要讓所有學生享有公平受教育機會,協助有特教需要的學生離開校園後,可融入社會。台灣任何一所學校都不能拒絕有身心障礙的學生,學校不拒絕、班級不拒絕,甚至課程都不拒絕,不管哪一種身心障礙的學生、程度有多重,教師都要調整課程,讓這群學生跟一般學生都享有平等學習機會。“今天的學校就是明天的社會”,有特教需要的學生要與其他學生一同成長、學習,才可推動他們共同合作,在未來踏入社會後成為伙伴。

全面推行融合教育,難免面對師資、校園設施設備等問題。她坦言,資金、制度、師資培訓等乃複雜問題,本來複雜的問題就沒簡單的解決辦法,需政府、教育團體及全社會共同合力,朝推行融合教育的方向邁進。“今天不投資教育,明天就要付出同樣甚至更多的成本作社會照顧。”這是社會各界都必須要思考的問題。她強調,走向融合教育的第一步,須從立法做起,保障所有學生的受教權利,“沒打開這道門,澳門後面的融合教育很難推動。”

 

本報記者  李嘉敏  報道